Google
 

苏门达腊披毛犀牛



披长毛的小犀牛——苏门犀

IUCN 红皮书上的高危品种 (CR-1bcd, C2 一)在2002(1) 列出, 而且在第一附录上做出引证.苏门犀已经濒临灭绝







苏门犀是一种很具有特色的犀牛。首先,它是五种现存犀牛中体形最小的一种。其次,它是身上有毛(幼时甚至很多毛)的犀牛品种。再次,别种犀牛几乎都是单色的,而它的颜色则是由褐到黑“多姿多彩”。再者,它虽产于亚洲,但却和非洲犀一样生有双角。





苏门犀自成一属,与其他两种亚洲犀、两种非洲犀皆不同属。原因不仅是由于以上各个特点,动物分属的主要依据在于牙齿构造。非洲犀没有门齿,亚洲犀都有门齿,但印度犀和爪哇犀的下门齿有两对,苏门犀只有一对,缺少中间的一对。





苏门犀的分布似乎只产于苏门答腊,但实际上它的足迹曾经遍及印度,缅甸、东南亚直至南洋群岛。
栖息地:
常居于雨林和山地、苔藓丛生的沼泽、森林的。由于人类的压力,今天的苏门犀种群主要集中在海拔较高的栖息地。









苏门犀酷爱在泥塘中打滚, 让烂泥冷却它们的皮肤,而且保护皮肤免于干裂。苏门犀在黄昏和清晨凉爽的时间段觅食活动; 嫩枝,树苗构成它们的主要食物,更爱吃各种野果,但很少吃草。当然还有必要的矿物质、盐的摄取,通常犀牛靠吃河岸边的红土和舐舔岩石获得 。






苏门犀牛的总数量在今天已经少于 300头。这少得可怜的种群数量,着实让人焦虑。种群数量的骤减主要是由于它身体的许多部份都是狩猎者的暴利来源,特别是犀角,这种屠杀已经持续长达数世纪之久。 虽然今天狩猎犀牛是违法的, 偷猎活动却一天也不曾停止过,盗猎者甚至不惜与保护驻军大火拼,为的就是获得该地区的动物资源以换得暴利。





许多低地森林由于迅猛的城市发展和移民活动,犀牛的栖息地已经遗失殆尽,破碎的犀牛栖息地过于分散使本来个体就少的苏门犀更加难以为继为了挽救这种濒危动物,国际动物保护组织认为:必须加以人为干预才能保种。办法就是从野外捕捉若干对具繁殖能力的苏门犀,收养在条件好的保护机构,尽量促使它们繁殖,待其成年后再放归野外。想法简单,但贯彻落实起来可就难了。且不说很难在林地中找到成双结对的苏门犀,就是捉到了,也
会因为动物园或其他机构的条件局限难以实现大规模的种群繁衍。于是在几十年间该计划数次失败,终于在马来西亚政府参与下采取不对外展览的方法对其人工繁育成功。





苏门犀是五种犀牛中体形最小的。就我手中的资料,10岁的雄犀,肩高不过102CM,体长218cm,体重只有600公斤。成年的雄兽,肩高也不过130cm—140cm,体重最多900—1000公斤。幼兽身上毛发茂盛,呈黑褐色,随年龄增长,毛发渐变稀疏,颜色转为灰褐色。雌雄都有双角。雄兽前角细长可达60cm,雌兽则区区10cm。
这种犀牛性情比较温和,远不似非洲黑犀那般暴躁。由于身上多毛,所以耐寒性较强。特别是生活在缅北山区的苏门犀,体貌最为丰茂。栖息地海拔较高,其中包括海拔2135米的山上。各种犀牛都喜欢下河洗浴或在泥塘中打滚。苏门犀则更是如此,因此栖息地都靠近水源。伦敦动物园养过一头苏门犀是已知族群中最长寿的活了32年零7个月。估计这种动物野生状态下的寿命会超过30年。





保护措施:
苏门犀作为濒临绝种动物 已经处于特级保护中,(引证) 在国际贸易大会的第一附录上被列出, 禁止国际贸易.但是黑市的犀牛角交易却从未停止过。 (WWF 的野生植物贸易监听网络和 IUCN的调查表明),通过法律的约束和保护区的建立,并且在各基金会的支持下,发起“反移民”活动,还它一片生存空间。







发帖者剑走偏锋 时间: 00:58  

0 评论:

发表评论